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Chinese    | English

人员减少产能提升 光谷工业企业加速拥抱“智能化”

发布时间:2022-07-02 11:54:41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日讯  近日,今年第13场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推广会在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工通宇”)举行,30多家武汉工业企业代表到场观摩学习理工通宇智能化改造成果。

成立于2010年的理工通宇是武汉理工大学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主要致力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车联网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全面应用于城市公交车、道路通勤车、物流车、环卫上装等领域。

在理工通宇无尘车间看到,一条电机控制器装配生产线由包括8台川崎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设备串联而成,从壳体上线、气密检测到焊接及视觉检测等,10多个生产流程均在自动化运行之中,只需要5分20秒,就可下线一台产品。

“原来的手工生产线需要25人,通过智能化改造,现在仅需要15名员工(包括操作工、质检、技术等),年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能翻了3倍。”理工通宇常务副总经理曹正策介绍,这条电机控制器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总体投资1800万元,自动化率超过80%,远超行业50%的自动化水平,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实现了产品原材料生产过程全追溯,目前该产线已稳定运行一年多,达产后预计销售量达3亿元。

“智能化和信息化是公司一直坚持的方向,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将理工通宇建设成一座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工厂。”曹正策表示,理工通宇将以企业智能制造为核心,结合智慧互联,完成生产智能化改造升级,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用更少的人,做更高效的事情,理工通宇正是东湖高新区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为抓手,推动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智能化改造的缩影。

理工通宇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摄影:李沅昊

与理工通宇相距不远的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G6厂区,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少有工人的身影。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建立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和自动化产品生产体系,原来的直接作业人力由设备替代,“人力节约30%,产能提升12%,良品率提升20%,生产周期缩短15%”。

“骨科植入物这样的高质量产品,手工难以控制品质,必须靠数控设备来实现。”在前不久举行的今年第4场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在线推广会上,数万网友“云参观”了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该公司总经理宋琦介绍,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20%,2021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了74%。

光谷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几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接连攀升。从东湖高新区企服局了解到,自2019年武汉市拉开工业企业新一轮智能化升级改造大幕以来,该区协同联想智能、华工科技、格创东智、数字产业园等市级工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以规模以上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全覆盖为切入点,分行业、分层次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工厂建设。

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为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300余次。富士康武汉工厂获评全球灯塔工厂,长飞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摩托罗拉(武汉)3家企业获评武汉市“十大智能标杆工厂”,施耐德电气等17家优秀制造业企业获评武汉市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分布在光电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长江日报记者李琴 康华蕾 通讯员武经宣)

【编辑:肖翩】